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捐助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28/5496904.html(报告来源:中金公司)碳中和影响之五问五答问题一,什么是碳中和,对我们意味着什么?碳中和=更经济+更清洁+更安全的能源结构。碳中和意味着社会经济活动的二氧化碳排放和二氧化碳吸收总和为零(包含非二氧化碳的温室气体),我国目前碳排放主要来源是能源,工业过程,农业,废物处理,碳吸收主要来自森林绿化。年全国碳排放约在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约为美国58亿吨,欧洲35亿吨的2~3倍,但是人均与欧盟相当、不到美国的一半。因此相比西方经济已经稳态而中国计划在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及在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经济增长目标下,能源需求的增长和碳排放下降的约束将使得我国完成碳中和目标更具挑战,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指引,但同时也将加速中国的能源转型、使得我国经济最终受益。我们认为碳中和目标是美丽中国下实现能源革命战略目标思想的更进一步,将使得中国在年获得不仅是更清洁,也会是更经济和更安全的能源结构。对内长期来看,碳中和将会完成中国的能源转型,以非化石能源为主的电能将成为一次能源主体,一次能源消费中电气化率达到%,终端能源消费中氢能达到30%,完成净零排放。相比传统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的资源规模是前者的倍,因此制造业属性远大于资源属性,即使在平价之后中国制造业也能更好的发挥优势,在光伏,风电,锂电池和氢能等产业产生规模效应和技术迭代后实现能源成本的进一步下降,带来更经济的成本。考虑到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全球市场地位,我们认为能源转型也将有利于中国在能源供给上摆脱对海外的依赖。到年随着中国新能源车的渗透率达到约60%,石油进口会下降到40%以下的水平,提升国家的能源安全,而当中国完成可再生能源+氢能的平价,甚至我们可能会成为能源出口国,改变目前的全球能源版图。我们预计中国会在供给端和需求端同时发力,实现从高碳到低碳到零碳的转型,在供给端,将会推动非化石能源电力比例提升和电气化率提升,在非电能源领域将会加速推动氢能的发展;在需求端,将会推动节能减排,一方面对能耗的控制我们认为不会放松,加速沿海经济转型,另一方面会建立碳排放的监测以及碳排放权的交易体系,逐步完成对于减排的推动。问题二,碳中和对新能源主题相关到底会带来多少装机和产值空间?对于投资者来说最常问的就是,新能源发展可以带来多少成长空间,我们在年中国人均GDP达到4.8万美金,单位GDP能源消费达到0.12千克标煤/美元的假设下,估计中国在年能源消费为67.3亿吨标准煤(对应1亿EJ),其中终端电能消费比例70%,剩余由氢能满足。需要在运光伏(含光伏制氢)、风电、核电、水电装机达到14,、1,、、GW。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上,我们假设年中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会达到辆,其中乘用车辆,商用车36辆,电动车比例将会达到98%,剩余车辆为氢能汽车(主要是重卡)。我们从累计投资和年度产值两个角度看碳中和主题投资的规模:国内绿色能源总投资年将会累计达到55万亿元。其中,国内光伏新增装机20万亿元,风电新增装机14万亿元,核电新增装机5万亿元,储能新增装机7万亿元,清洁制氢新增装机9万亿元;叠加海外光伏新增装机47万亿元也主要由国内光伏产业链承接,我们预计国内清洁能源行业将受益于总价值万亿元的绿色能源投资。对应装机来看,我们预计未来国内光伏累计装机会达到GW,成长70倍。国内光伏市场年需求有望达到GW,是目前的超过20倍,如果考虑国内产业链承接海外需求则将会达到GW/年以上,是目前的25倍。并且国内储能市场也将达到超过1万GWh的累计装机来平衡波动的可再生能源电力,带来每年新增需求在GWh以上。国内新能源年度产值有望从年的0.77万亿元成长到年的10万亿元水平。其中清洁发电从0.7万亿元扩张到6万亿元,覆盖我国全部电力需求。新能源车方面,我们估算年动力电池年需求在46吉瓦时,年随新车销量增长将达峰在4,吉瓦时,增长近90x,而后随着新车销量见顶回落至年后稳定在2,吉瓦时,对应新能源车年产值将从年的0.万亿元,增长到年顶峰期的1.2万亿元/年,其中电动车占主要份额,剩余约0.04万亿元/年为氢燃料电池车产值。问题三,碳中和对能源投资究竟有什么影响?从投资的角度我们认为将围绕三条主线逻辑去选择投资标的:第一、技术变革带来的市场份额变化是主线。我们认为市场容易高估1-2年内的变化,但往往低估5年的变化,我们已经看到能源和交通行业在新能源相关技术变化下正处于变革前夜,在今年初特斯拉的估值超过丰田汽车成为最大市值的车企,10月美国最大的新能源公司新世纪能源(NEE)超过埃克森美孚(EXB)都显示我们正处在这个拐点上。而在行业内技术发展的细分领域我们看到:光伏发电围绕效率提升、成本下降的技术竞赛持续白热化:包括主产业链环节未来3-5年的异质结电池带动转化效率向24.5~26%迈进,我们看好未来5-10年的钙钛矿技术叠层技术一旦突破有望达到28~29%的转化效率,甚至突破30%;也包括发电端功率优化器的普及应用、逆变器控制单元向组件级别,甚至未来电池组串层面升级等。看好阳光电源。大尺寸风机不断突破极限,以容量换取成本下降途径:包括陆上风机逐步突破传统塔筒和叶片限制,向高单位数机型迈进;海上风机不断突破极限,向20MW以及更高机型和深海浮式推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