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外孕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24,哪家合资车企最危险 [复制链接]

1#
去哪里治疗白癜风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智行驾道

过去三年,是合资车企在中国最艰难的三年,但也可能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最幸运的三年。

年,国内第一家合资车企北京吉普成立。随后几年,大众、标致、通用、丰田等陆续进入中国市场,成立合资公司。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合资品牌都压过自主品牌一头,到00年时,中国每卖出10辆车,就有超过6辆车属于合资品牌。

但从01年开始,自主品牌完成了“三连跳”,市场份额以每年约6%的增长,把领先了几十年的合资品牌甩在了身后——据中汽协数据,03年自主品牌以56%的市场份额第一次超过合资品牌,真正在中国市场做到了中国品牌领先。

合资品牌用几十年建立起来的优势,被自主品牌在短短三年内反超。与自主品牌高歌猛进的光环相比,合资品牌的落寞似乎已经不可避免。

根据麦肯锡预测,到05年,中国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将加速提高至60%,5年内实现汽车行业有史以来最大跃升。而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则认为这个数字可以提高到70%。

过去几年,广汽三菱、广汽菲克、长安铃木、东风雷诺等合资品牌纷纷败走中国市场,为那些还留在“牌桌”上的玩家敲响一次次警钟。丰田、本田、大众、通用们,将不得不面对更加猛烈地冲击。

近期大热的电视剧《繁花》里有一句台词:“做生意,不是比谁赚得多,而是谁活得长”。对正在中国汽车市场激战的各大汽车品牌来说,这句话正在变成现实。

04年,新能源浪潮已势不可挡,中国汽车市场价格战依然激战正酣,在众多合资品牌中,谁会是最危险的那个?

日系车:曾经份额最高,下滑幅度也最大

中国汽车市场不只是合资品牌与自主品牌的较量,合资品牌内部同样竞争激烈。过去曾辉煌一时的法系车与韩系车已经沦为小众,年销量仅数十万辆,如今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基本已被日系、德系和美系瓜分殆尽。

据中汽协数据,01年日系车第一次在市场份额上超过了德系车,但好景不长,03年日系车市场份额跌至14.4%,被德系车17.8%的市场份额超过。

事实上,日系车跌落已经有四年之久。00年-03年,日系车市场份额分别为4.1%、.6%、0%和17%,下滑幅度越来越大。日系车“三剑客”无一幸免,其中跌幅最大的是日产,本田其次,丰田则暂时稳住了局面。

从年到03年,日产中国区销量从万辆下滑至79万辆,近乎腰斩。这也是日产自年以来,销量首次低于万辆。其中,0、03两年间下滑明显,年跌幅都达到了4%。

日产的乘用车市场主要由东风日产承担,销量占整个日产中国的95%以上,另一家合资品牌郑州日产以商用车为主。因此,日产中国的滑落基本可以等同于东风日产的没落。

03年,东风日产销量支柱“马路三大妈”之一轩逸,全年销量下滑10.5%,跌至37.6万辆,被同价位的比亚迪秦Plus以48.万辆超过。

过去日系车“省油”“便宜”的卖点,被比亚迪秦Plus逐个击破,DM-i混动系统油耗远低于纯油车,9.98万元起售价甚至逼迫轩逸、朗逸等一众A级合资轿车降价。根据汽车平台最新报价,04款轩逸全系降价3.万元,起售价已低至不足8万元,以价换量还能坚持多久,是东风日产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东风日产曾经月销过万的奇骏、逍客等也纷纷失势,销量跌至巅峰期的一半左右。

而面对来势汹汹的新能源时代,东风日产虽并未坐以待毙,但结果却十分惨淡。

0年9月,东风日产首款纯电SUV车型ARIYA艾睿雅发布。整个03年,艾睿雅总共只卖出了辆,月均仅辆左右。03年7月艾睿雅推出新款,全系降价6万元,起售价也从7.8万元降至19.99万元,但依然没能挽回颓势。

值得一提的是,东风日产还是03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召回数量最多的品牌,全年累计召回辆,奇骏、新逍客、第七代天籁、艾睿雅等旗下主力车型均在列,召回原因是“EGR阀密封不严,或导致车辆低速熄火”,“逆变器存在设计缺陷,驱动电机滑环处进入异物时可能会切断电源,导致车辆失去动力”。

本田的处境稍好,03年销量相比00年巅峰期下滑了4%,眼瞅着也快跌破百万了。

本田在国内的两家乘用车合资企业分别为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两者在03年的销量分别为6万辆和61.3万辆。其中广汽本田下滑幅度更大,相比0年的7万辆,直接少了10万辆。

其中,本田的当家车型CR-V遭遇比亚迪宋Plus、长安深蓝S7等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阻击,雅阁在B级车市场更是不仅要面对比亚迪海豹DM-i、长安深蓝03、吉利银河L6等新能源车型,还要应对丰田凯美瑞等燃油车的降价,可谓腹背受敌。CR-V和雅阁去年也都经历了大降价,根据汽车咨询平台数据,两款车型平均降幅超过3万元。

销量下滑带来的影响显而易见。03年11月,广汽本田宣布裁员人。近日,本田中国本部长五十岚雅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将在中国实施大规模的人员优化,对象不仅包括汽车业务,还包括两轮车和通用发动机业务。在销量减少、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本田将压缩固定费用,加紧为向纯电动汽车转型做准备。随后,本田中国公关部表示,翻译不准确,本田在华企业并无裁员计划,实际上为自然离职员工不再进行岗位补员。

本田想要转型的纯电车,也颇为尴尬。广汽本田旗下全新纯电车型e:NP(极湃)将在今年上半年上市,很难想象这款车最大的话题竟是它的名字——其晦涩、复杂、绕口程度,较之丰田“验证码”bZ4X有过之而无不及,不少网友将其调侃为“不打算卖命名法”。

日系车的当家门面丰田境况最佳,03年销量仅比巅峰期的.4万辆下滑4.4万辆,这个数字还包括了雷克萨斯等进口车型。

丰田的两大合资品牌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境遇各不相同,03年一汽丰田销量基本与0年持平,而广汽丰田则下滑近10%。

和本田一样,广汽丰田销量下滑的直接后果便是裁员。03年7月,广汽丰田宣布裁员约0人,相当于其现有员工总数的约5%。

而在新能源方面,日系“三剑客”很好地贯彻了“有难同当”。03年,一汽丰田bZ纯电系列销量仅3.3万辆,4月上市的“丰田首款纯电轿车”bZ3销量为.59万辆。

虽然最近几年丰田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基本可以用“稳住了”来形容,连续两年下滑幅度都不大。但“抛物线顶端往往很平滑”,一旦下滑的势头开始,就很难挽回。以前文提到的日产为例,-01年,日产每年的下滑幅度同样只有数万辆,相比百万级的销量并不为惧。但到了0年,日产一年暴跌34万辆,紧接着03年又跌去5万辆,过去数年积累的市场在两年内就被快速吐出。

对丰田来说,连续两年的小幅下滑虽不至于伤筋动骨,但有“同胞”的前车之鉴,恐怕也不得不有所警觉。

此外,近年来丰田及其子公司质量丑闻层出不穷。1月30日,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会长丰田章男在名古屋举行的记者会上,就丰田旗下公司近期一系列丑闻鞠躬道歉。原因是,丰田集团所属企业丰田自动织机公司生产的4款发动机被曝出“尾气排放测试数据造假”。

而就在一个多月前的03年1月0日,丰田子公司大发工业在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