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国产车到底处于什么水平?这个问题如果放在10年前,我只能说完全谈不上国际水平,但是放在今天,就需要谨慎看待了。将国产车与合资车做一个全方位对比,到底哪家强?结论立见分晓。
衡量一辆车的造车水平怎么样?自然离不开几大核心技术,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调教、安全性等方面,很自豪地讲,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国产车自主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早已摆脱了10年前“爱生锈、高油耗、异响”的观念。
国内涌现出多家实力担当的品牌车企,比如比亚迪、长城、长安、吉利、奇瑞等车企,可以说他们位列国产“第一梯队”,这些品牌与合资车的差距逐渐缩小,甚至很多技术碾压合资车,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国产车虽然优势明显但仍有3大硬伤,这也是各大国产车企的痛点。
“国产一哥”—比亚迪混动技术
比亚迪靠电池起家,20年前从“电池大王”做到现在的“国产一哥”,从宣布造车开始就致力自主研发“混动技术”,年推出第一代混动车型,比亚迪F3DM,成功绕开了丰田混动的技术专利,但是技术水平有限,发动机并不能直接提供驱动力。
进入年,混动技术有了突破性进展,推出了比亚迪秦,风靡整个混动市场,之后推出第三代比亚迪唐DM,智能四驱5秒破百,到目前为止,推出DM-i混动技术,这是第四代混动车型,比如比亚迪汉EVdm-i,3.7秒破百,论动力性能可以碾压百万级燃油车。
在新能源汽车类领域,比亚迪一枝独秀,无论是混动技术还是纯电车型,在国内都领跑整个汽车市场。这样的成绩离不开比亚迪从开始就致力自主研发,电池、电机、电控等技术全部依靠自主研发。
其中刀片电池,目前仅次于宁德时代和LG,位居前三。在苛刻的针刺、过充等安全测试中不起火、不爆炸,均取得优异的成绩,同时体积小、重量轻,在多项技术加持下,受低温、高温影响变小,能量密度达到了Wh/L这是很多三元锂电池都达不到的电池密度,也因此续航里程得以增加。
“10年前的吉利,5年前的长安,如今的比亚迪”
吉利汽车产品线很丰富,无论是轿车还是SUV或是现在的新能源汽车都有布局,10年前收购沃尔沃,之后一路“名声大噪”,当时被行业称之为“瑞典公主下嫁中国小伙”。
但是早些年,在发动机技术方面,吉利、长城、奇瑞等车企普遍都是走逆向研发的道路,比如拆解三菱的4G发动机,开始仿制,但也只能做到三菱的八九成。
之后有了一定基础,开始转向自主研发,其中自主研发的4G18TD型发动机较为先进,基础源于德系技术,在此基础上进行全新升级,最大功率为kw,最大扭矩N·m,比如像博越、博瑞等代表车型,从市场反馈来看都很不错。
从技术层面来看,如今看造车水平,关键还在于车辆的平台技术,吉利早期A级车采用PE平台,相对来说较为老旧,平台技术源于丰田,像帝豪、远景等车型,其底盘与丰田卡罗拉高度相似,同样博越的底盘与老款RAV4也是高度相似。
之后吉利自主研发了KC平台,但是论稳定性、操控并没有突出的地方,较为出名的还是与沃尔沃一起研发的CMA平台构架,一度被业界称之为“唯一能与大众MQB和丰田TNGA架构抗衡的平台之一”。领克系列就是典型的代表。
近两年,吉利GEEA2.0电子电气架构表现突出,主要是用于吉利、领克、几何等新款车型上居多。
整体来说,吉利汽车虽然在“三大件”技术水平上表现一般,但车辆综合性能比较均衡,从市场销量、口碑来看表现都很不错。
5年前的长城、长安,技术突飞猛进
长城致力于SUV车型,哈弗H6家喻户晓,年上市不到两个月,几乎干掉当时途观、CR-V,这10多年以来,连续个月斩获SUV车型的销冠。
在三大件技术方面,长城自主研发的1.5GDIT发动机,荣获“中国心”年度十佳发动机称号,其中自主研发的CVVL连续可变气门升程技术,油耗降低超过8%,动力性能也得到明显提升。
在变速箱领域,长城自主研发了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器(7DCT)荣获“世界十佳变速器”称号,其传动效率显著提升,1.5GDIT+7DCT可谓是黄金组合,代表车型哈弗H6、F7、H4等车型。
不过早期长城也是逆向模仿CRV的底盘,模仿三菱的发动机,之后完全自主研发,目前主要有柠檬平台、坦克、咖啡智能等自主架构,像坦克、坦克在传统燃油车领域堪比新能源领域,买车需要加价,还一车难求。新能源领域有欧拉品牌,其产品线也逐步向新能源领域过渡。
长安汽车,有着军工企业的基础,在三大件技术方面,长安首创蓝鲸NE动力平台,可以说填补了国内汽车平台化开发领域的空白,旗下蓝鲸T发动机整体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同等排量的先进水平。
比如长安CS75、CS85、CS75Plus、欧尚等车型,论动力、操控等方面都达到了同级合资水平,甚至超过同价位合资车型。
输在“营销”上的奇瑞
奇瑞三大件技术方面实力不可小觑,但是销量很一般,论发动机技术,奇瑞自主研发了ACOTEC发动机,业界说它的2.0T发动机很强,对比奥迪A6L与奇瑞瑞虎8。
从参数上看,瑞虎8的发动机最大功率为kw,马力为,最大扭矩为N·m。
同样是2.0T发动机,奥迪A6L45型(最大功率,最大马力为,最大扭矩为N·m),单纯只看动力,40多万的奥迪A6L也略逊一筹,这样的动力性能,足以碾压同级众多合资车与国产车。
虽然发动机技术优势很明显,但是变速箱也是靠采购,底盘技术和长城、长安吉利等国产车企是同样的道理,加之外观、内饰等方面中规中矩,更新换代慢,受营销等多种因素影响,这几年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
总之,作为“国产第一梯队”,长城、长安、比亚迪、吉利等都有自家的优势技术,主要在于发动机技术,至于变速箱和底盘技术,一直是各家车企的痛点,一方面是技术专利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利润的影响,研发跟不上。
有人说,国产车起步晚,底子薄弱,这一点确实没错,但是也不能完全拿造车发展史来说事,美系、德系起步比日系早了几十年,日本真正开始造车也是从战败后,四五十年代开始,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欧美市场几乎都是本田、丰田、日系的身影,大约占了全球30%左右的市场份额,同样,韩系车起步更晚,但依然占了全球约8%左右的市场份额。
所以说,起步晚,并不是影响造车的主要原因,造车水平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并不是简单只看某些因素,燃油车领域,国产车注定“也就那样了”,但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国产车发展势头很好,掰回一局是完全可能的。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国产车在三大件技术方面都已趋于成熟,也有了很多自主技术,当前阶段,国产车企缺的不是技术而是品牌、销量、利润。很多人都会拿哈弗H6与CH-R、CRV等车型作比较,殊不知,这根本没有可比性。
要知道,在动力性能、功能配置、舒适性等方面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哈弗H6落地11万,CRV落地17万,中间相差那么多,有了足够的利润空间,可以更好用来研发、设计,使用更好的材料。换句话来说,假如哈弗H6也花同样的价钱,同样可以造出和CR-V一样的水平,甚至比CR-V优势明显。
居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国产车在变速箱、底盘、工艺水平、品控、品牌影响力等方面与合资车仍然存在一定差距,这主要体现在高端车型中。
对于20万以内的家用车来说,一辆车开10年,稳定性、质量方面完全不用担心。国产车在动力性能、功能配置、空间、内饰、外观等方面并不输合资车,甚至很多车型远超合资车。之所以很多人依然选择合资车,主要还是心理作用,总认为如今的国产车还是10年前的水平。